为乡村振兴贡献专业和技术力量
——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道地药材研究所所长米亚东
2022年5月,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10个市级部门,选派油菜产业技术服务团等16支专家人才服务团深入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等一线开展人才下乡万里行活动。
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道地药材研究所所长、农艺师米亚东率领的林草中药材产业服务团就是其中之一。
为准确掌握全市金银花、枳壳等中药材品种发展现状,米亚东团队按照农学及中药学特性指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科学论证,形成了多份比较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在《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补充目录研究报告》提出的野生淫羊藿变家种生产建议,被市政府列入“森林粮库”论证项目;撰写的《制定川明参食品安全标准的建议》,得到西华大学、成都大学等多名专家学者支持响应,并为全省确立川明参食品标准提供有效参考。
针对我市中药材产业既缺专业人才又缺管护技术的现状,米亚东团队一方面创建了“农业VS药材”微信公众号,动态发布中药材科学生产管理办法及应急措施;建立“林草中药技术交流”微信群,常态开展品种推荐、技术引进、市场销售等线上交流,确保生产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最新技术第一时间传播。另一方面,深入各地中药材园区及重点企业,“一对一”提供金银花、杜仲等林木药材及林下套作黄精、天麻等技术服务,“手把手”传授枳壳“一干三支”“多层塔状”等修枝方法,“点对点”培训基层农技员、种植大户等800余人次,结对帮带23名青年人才,受到基层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米亚东团队还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因素,在通江空山、巴州白庙等地开展丹参品种对比、“金银花—黄羊粪便”使用示范等项目试点;在南江金银花、恩阳道地药材等园区推行“金银花—大豆”“佛手—川明参”等粮药、林药套种模式;联合金万博杜仲、秦岭药业等企业建立研究基地,开展杜仲三倍体嫁接、枳壳“高大树”三连锯矮化扩冠等技术攻关。
米亚东认为,其率领的服务团在下乡中取得了工作成效,但与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还有较大差距。“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扛牢人才下乡万里行活动赋予的重大使命,常态深入乡村一线真帮实扶,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为产业培育、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米亚东表示。
第三届中国C9+高校冰雪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12月29日,第三届中国C9+高校冰雪论坛在哈尔滨举行。来自...(820 )人阅读时间:2024-12-30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大会
12月26日,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第...(879 )人阅读时间:2024-12-30美国前总统卡特去世 享年100岁
美国卡特中心星期天(12月29日)发表声明说,前总统卡特当天...(902 )人阅读时间:2024-12-30俄罗斯:外国留学生必须通过俄语考试方可入学
作为留学大户,俄罗斯高校目前有38万留学生在读,但其中不乏一...(961 )人阅读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