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组织开展的“2023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节”正火热进行中。系列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圈”出城市幸福体验,各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创建,正让老百姓日常生活愈发高效便捷。
居民从家出发,步行一刻钟就能满足买菜、就餐、购物、小修小补等生活需求,还能享受医疗康养、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品质服务,这是实实在在的便利与近在咫尺的幸福。今年7月份,商务部等13个部门对外发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再到试点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商务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前三批15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已累计建设生活圈2973个,服务居民约6000万人。
从宏观看,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城市优化空间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创新服务能力的主动跃升。着眼微观,这体现着城市从注重“功能性”到聚焦“人性化”的深刻转变,也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体现。城市不同、社区不同、居民群体不同,所以每个“生活圈”的“调性”也自然不同。这就需要各地拿出“绣花功夫”,用足细心、耐心和巧心,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好。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可依托“微改造”。城市越来越大,居民越来越多,服务也需要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多元。一些老旧小区或受制于传统格局,或因为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老化,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走进现实遇到阻力。这就需要真正了解百姓的生活需求,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城市更新、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相衔接,同谋划、同选取、同推进,加强政策集成,形成工作合力。
一刻钟的“圈内”生活,是小切口,也是大民生。城市越来越大,居民越来越多,服务也需要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多元。这意味着家门口不仅要有菜市场、便利店、维修点等基本保障类业态,还要积极引入健身房、咖啡馆、宠物店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更要未雨绸缪,考虑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等新诉求。面对不断提升的“圈内”需求,数字赋能、线上线下融合是提升便民生活圈服务能力的必要途径。比如鼓励商户提供“线上下单+就近门店配送”等多样化服务,同时整合各类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满足居民生活品质化、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最大程度提升居民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亦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圈”。“圈”住家门口的幸福,下“绣花”功夫、久久为功,我们的城市定将更美丽,幸福生活定将触手可及。
第三届中国C9+高校冰雪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12月29日,第三届中国C9+高校冰雪论坛在哈尔滨举行。来自...(820 )人阅读时间:2024-12-30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大会
12月26日,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第...(879 )人阅读时间:2024-12-30美国前总统卡特去世 享年100岁
美国卡特中心星期天(12月29日)发表声明说,前总统卡特当天...(902 )人阅读时间:2024-12-30俄罗斯:外国留学生必须通过俄语考试方可入学
作为留学大户,俄罗斯高校目前有38万留学生在读,但其中不乏一...(961 )人阅读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