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信息类网站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同践青春,济梦未来

时间:2022-04-19 13:08:46 来源:网络作者: 综合报道

4月16日,“同践青春,济梦未来”2022年寒假社会实践潜力孵化项目线上交流展示会举行。同济大学校团委、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青年报记者,校团委实践部、嘉定校区团工委社会实践部、各学院实践部的学生骨干以及2022年寒假社会实践潜力孵化项目团队成员等在线参加会议。

QQ截图20220419131036.jpg

同济大学校团委负责人介绍了2022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板块、实践规模和实践成果等方面,并表示社会实践历来是同济大学着重开展的工作,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更是大学生锻炼自己、报效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此次交流展示会是在团中央“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号召下开展的,承担着宣传社会实践成果、培育社会实践氛围的责任,希望参会的实践团队能够畅所欲言,分享感悟,获得收获,为所有与会人员带来一场实践盛宴。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红色文化与航天”项目团队代表田甜同学分享了航空航天与红色文化依托于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阳光科普项目。该科普团队自2007年传承至今,已累积听众一万余人次,获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颁发的“十年贡献奖”。在十五周年的日子里,红色元素的加入让科普更具鼓舞人心的力量。

“机械之美”科普课程宣讲队项目团队代表胡荣泽同学介绍到,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号召,培养孩子们对机械与能源领域的兴趣,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成立“机械之美”科普课程实践队,制作了一系列讲述机械历史、紧贴机械前沿的特色课程。实践中,实践队与“苗苗计划”合作,在开物馆带领来自同济附属实验小学、中学的40多名学生开展了科普活动。此外,队员们还深入贵州大平苗族彝族乡五里小学开展宣讲工作,让孩子们体验真正的“机械之美”,并打造了属于同济人的机械科普宣讲品牌。

“云端红色寻访——家乡红色地标寻访”项目团队代表孙可乐同学表示,云端红色大寻访项目主要针对成员们的家乡红色人物展开调研。成员们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与线上讨论,采用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十分充实的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包括精美的手绘海报、创新性将人物生平与历史大事件结合的时间轴等,将人物与历史紧密结合,深刻体现了在那个时代,全国各地的英雄人物共同的红色精神。

“以文传薪,艺咏年华”项目团队代表郑婷婷同学为大家介绍了该项目探寻文学艺术作品,追溯革命岁月与红色记忆,并通过推文与视频的形式传播红色基因的初心和使命,分享了团队成员借返乡契机到访红色遗址、访谈退役老兵并结合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制作推广视频、推文以及文创产品的实践过程,将文、艺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与红色记忆的唤醒相结合,向观者提供了解红色人物及相关内容的渠道,提供了解人物的新视角。

“筑梦卡蒲延锦秀,乡村振兴奏强音”项目团队代表任荷灵同学介绍了在精准扶贫战略工作的纵深推进、中央一号文件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的背景之下,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然成为后脱贫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响应国家号召、发扬专业精神,该实践团队于2022年1月来到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小组成员立足于产业规划的目标,尝试对毛南族乡劳动实践基地进行改造提升增加亮点,以产业助推卡蒲毛南族乡的乡村振兴。

“青春建功新时代,遗珠拾粹踏乡野”项目团队代表冯子亭同学表示,2020年,北方罕见的持续降雨侵袭山西,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然而受到更多损害的是更低等级的乡土建筑,它们往往缺少修缮资金,缺少保护人力,缺少外界关注,也许在默默之中就这样消失了。该团队利用寒假时间回到实践同学的家乡山西省高平市,深入调研这些建筑的受损现状,通过视频记录、文创产品设计等方式,唤起更多人对不知名乡土建筑的关注,为乡土建筑的保护与修缮贡献青年力量。

“擦亮红色,振兴热土”项目团队代表庄益锐同学表示,为了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擦亮红色,振兴热土”实践队来到杨家山里开展社会实践,在红色基地重温入党誓言,在村里田间同村民深入交谈,在田园综合体读懂绿水青山。实践队整理口述史报告,为当地提供发展建议书,并通过新闻报道、推送、直播等方式宣传杨家山里的发展情况,为杨家山里提了建议、聚了人气,充分展现出同济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担当。

“老年社区助老服务问题研究”项目团队代表陈尧同学在分享中提到她带领团队成员,聚焦于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的痛点问题。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采访访谈等形式,了解居民需求和老旧小区、活动中心现状,分析挖掘目前社区适老化工作的不足,深入剖析其原因并给出可行方案,从服务设施改造和机制创新等角度为营造适老化社区工作提供可参考建议。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无障碍出行现状调研与分析”项目团队代表孙健力同学分享了我国无障碍设施目前使用的情况,介绍了团队从线上调研到北京、青岛、昆明、无锡四市交通枢纽线下考察的过程和发现的问题。该团队结合国外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根据分类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力求寻找优化我国无障碍出行环境的方案,尽同济青年之力展现人文关怀。

“校社同心呵护成长,助力双减落地基层”项目团队代表王啸翔同学给大家分享了团队立足“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实践初心以及面对疫情的影响迅速决定变线下为线上的心路历程,并详细介绍了围绕“城市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健康的护航者、环境的守卫者、未来的创造者”五大主题板块从前期策划到视频拍摄,再到结项总结全过程的实践经验与收获。他希望可以通过团队的力量,向更多的人讲述城市故事,让“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送课入社区,育人引传承”项目团队代表张佳怡同学表示,要立足青年使命担当,积极“走出去”,到四平路街道基层团组织报到,响应国家“双减”政策,深入到广大青少年群体之中,以专业知识、自身经历科普桥梁知识、讲述桥梁故事、传播红色精神,经过精心的课程设计,为小朋友们带来了3场集专业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直播课,累计服务百余人次,课程深受家长与小朋友好评,并得到上海杨浦等媒体的报道。

“关爱认知健康,助力积极老龄”项目团队代表赵骏同学介绍了借寒假实践的契机,“拾忆”团队深入老年社区,围绕认知健康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团队成员发挥各自所长,举办社区认知科普讲座以及认知干预课程,同时在线上通过自行制作的科普海报和视频宣传认知症相关知识,切实增进了老年人对于认知健康的了解和认识,体现了同济青年对于老龄事业的关注和热忱。

“上医治未病之病——那些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病原体”项目团队代表程文娟同学介绍了她们项目的来源——将本学期《病原微生物》课程的学习收获运用于社会实践。通过查阅中国流行病学数据确定待讲解的微生物种类,然后走进社区,向居民科普一些常见的病原体,如结核、乙肝等常见微生物的致病特点和预防措施。并通过海报、三折页、视频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宣传范围,提升介绍效果。期望让更多人能增加一些关于常见疾病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免于罹患疾病。

“上海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现状和政策建议”项目团队代表夏敏同学介绍了在医学院王格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聚焦社区医疗,以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和人物采访的调研形式,从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医生三个角度入手,多方位了解甘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并从健康宣教和慢性病管理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形成了成果集、健康APP选用指南、行动视频等多种实践成果,希望为社区医疗的建设提供青年思考。

“青春视角解读‘人民城市’”项目团队代表龙艾琳同学分享了团队在寒假实践当中的各个阶段,以及对于“人民城市”进行解读的各个过程。从初期相关规划文件搜集积累概况认识,到中期问卷发放和群众视角的vlog记录,再到后期的深度访谈,从多个学科视角对于“人民城市”进行解读,项目的逐步推进也使得成员们对于“人民城市”的理解逐渐加深,充分体会到青春视角中的“人民城市”。

“上海五个新城青年人才研究”项目团队代表田乐华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在五个新城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对青年人才的渴望与需求,该项目通过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访谈收集了当今青年人才对于未来择业择居的规划和态度,并结合实地调研了解了奉贤区的建设现状,最终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各城市人才政策的比较研究,为五个新城的人才吸引政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进一步助力了“人民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经过评委老师的综合评判以及网络投票,最终评选出“同济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十大潜力项目”和“同济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最具人气项目”。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22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专项团队,未来还将举行寒假专项实践的交流展示活动,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济学子能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这场“必修课”中来,以笔墨耕缀山河,以青春告白祖国。(来源:同济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本站访客:8284
本站访客: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