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信息类网站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体百科

百年中国伦理精神的求索——中国人的伦理生活与文化

时间:2022-04-23 11:39:15 来源:网络作者: 综合报道

4月20日,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李萍教授作客仲英道德讲堂,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百年中国伦理精神的求索——中国人的伦理生活与文化"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唐仲英基金会、南京大学中国传统道德传播中心和南京大学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继红教授主持。

李萍教授从20世纪初开始的两次人生观论战、50年代末新儒家向世界发出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之呼吁和"基于儒家文化的精神人文主义"的提出这三大历史事件出发,揭示了百年来中国人的伦理生活与文化特征,与参会师生共同探讨了中华伦理文化的精神建构与世界价值问题,并对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对世界新文明秩序建立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中国人的伦理生活与两次人生观论战。李萍教授从张君劢给清华大学即将赴美学习科学的学生之演讲展开,详述了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和以丁文江、胡适为代表的科学派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并对双方所站立场与社会背景做出了细致的分析。李教授指出,张君劢先生演讲中所表达的主旨,其立场是文化保守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其文化前提在于以精神性价值为特征的中国文化。在论述中,李教授特别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性之学对于解决人生观问题的价值。继而,李萍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一位化名"潘晓"在《中国青年》发表的《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一文展开了对第二次人生观论战的介绍,强调此次论战的焦点是基于如何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其更深刻的蕴涵是如何认识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传统,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群体主义、集体主义之文化,从而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启蒙。

新儒家向世界发出的呼吁。李萍教授从当代儒学复兴的里程碑:《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宣言》谈起,详细介绍了新儒家、新儒学与新儒家运动,揭示了《宣言》中对中国文化之世界重要性所做出的深刻见解,并对"天人合德"、"义理之学"与"心性之学"的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阐述。更进一步,李萍教授从君主制度下"德治"的局限性出发,强调中国文化必须在顺应本来轨迹的基础上,通过"心性之学"的文化理想"种子",进一步伸展出其自身更高的文化理想,使中国人自觉成为"道德实践的主体"、"政治的主体"、"认识及技术活动的主体"。

中华伦理文化精神的建构与世界价值。李萍教授指出,多元文明的存在是历史事实,但"文明的冲突"并不是必然或唯一可能,认同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借鉴学习,寻求文明和谐的发展才是合乎人类之大道的文明观,坚持"尊重、包容、互鉴、共生"的精神取向才是世界应倡导的伦理精神。最后,李萍教授重点谈及了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对于世界新文明秩序建立的价值和意义。李教授列举了汤一介先生对儒家思想中"普遍和谐观念"对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的强调,以及艾恺"儒家的生活方式基于情感直觉,更接近宇宙永恒直流的真理"、"儒家礼乐之意义在于为人类生活创造了重感情和精神上的安定"的观点,重点提及了杜维明先生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扎根儒家传统的精神人文主义建构"的观点,表示文明的对话与文化的交流是地球村时代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克服文化自觉过程中的"固有障碍",认识自己的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确立自己的位置,才可能真正实现文明的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李萍教授的演讲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令在线师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本次讲座在大家的欢迎与感谢声中圆满结束。(来源:南京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伦理精神  
本站访客:6115
本站访客:6115